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溪亭

林景熙 林景熙〔宋代〕

清秋有馀思,日暮尚溪亭。
高树月初白,微风酒半醒。
独行穿落叶,闲坐数流萤。
何处渔歌起?孤灯隔远汀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在秋天清冷之时,我更觉愁思郁结,到溪亭观览景色,到黄昏还徘徊着不想离去。
翘首遐观,我只见初月挂在高高的树上;微风吹过,好似觉得酣酒已经醒了一半。
林中落叶飘零,野地空旷寂寥,独行无绪,唯有闲坐,细数着那空中的点点萤光。
忽闻渔歌唱晚,不知起于何处,放眼遥望,远汀之外孤灯隐现,想必是渔歌放处。

注释
溪亭:临溪水的亭子。
汀:水边平地,小洲。

鉴赏

  在诗歌中,如果能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,又把诗人的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,使读者从思想上受到感染,艺术上得到享受,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两个方面下功夫。林景熙的《溪亭》诗正是借景抒情,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佳作。

  溪亭,指临溪水的亭子。唐张祜《题上饶亭》诗:“溪亭拂一琴,促轸坐披衿。” 宋李清照《如梦令》词:“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。”首联破题。“清秋有馀思,日暮尚溪亭”,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心,逐一描绘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色。乍读起来,似有恬静闲适的印象,细细品味,又觉不然。诗人徙倚溪亭,观览景色,思绪纷披,直至日暮,尚徘徊不下。“馀思”,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自南宋灭亡之后,林景熙饱尝亡国之痛,他持节自守,隐居家乡白石巷。誓不与异族合作,常以诗抒发郁结心中的亡国之恨,以眷怀故国。《溪亭》即是诗人徙倚溪亭、观览秋景,怀想旧君故国而作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徐安崇,秦兆基,刘登阁主编,古代诗歌精品鉴赏,辽宁教育出版社,2002.02,第297-298页
2、 傅德岷,李元强,卢晋等编著,宋诗名篇赏析,巴蜀书社,2012.02,第332页

简析

  《溪亭》是一首五言律诗。此诗首联破题,点明时间是“清秋”,地点在“溪亭”;颔联起承,用参天的高树和拂面的微风,来表现诗人的高洁品格和悠悠孤愤;颈联写他用“独行”与“闲坐”来打发无聊的时光,用“穿落叶”与“数流萤”来遣散心中的不平和愤懑;末联写渔歌打乱诗人的冥思遐想,使人倍添凄凉孤寂。全诗以景传情,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,寄寓诗人的感慨馀思,情韵深长,颇具特色。

林景熙

林景熙

林景熙(1242~1310),字德暘,一作德阳,号霁山。温州平阳(今属浙江)人。南宋末期爱国诗人。咸淳七年(公元1271年),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,历任泉州教授,礼部架阁,进阶从政郎。宋亡后不仕,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。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。他教授生徒,从事著作,漫游江浙,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、创作成绩卓著、最富代表性的作家,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。卒葬家乡青芝山。著作编为《霁山集》。 349篇诗文  37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生查子·元夕

欧阳修/朱淑真〔宋代〕

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
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
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
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。(湿 一作:满)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临江仙·忆昔西池池上饮

晁冲之 晁冲之〔宋代〕

忆昔西池池上饮,年年多少欢娱。别来不寄一行书。寻常相见了,犹道不如初。
安稳锦衾今夜梦,月明好渡江湖。相思休问定何如。情知春去后,管得落花无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贺新郎·甚矣吾衰矣

辛弃疾 辛弃疾〔宋代〕

邑中园亭,仆皆为赋此词。一日,独坐停云,水声山色,竞来相娱。意溪山欲援例者,遂作数语,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。

甚矣吾衰矣。怅平生、交游零落,只今余几!白发空垂三千丈,一笑人间万事。问何物、能令公喜?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。情与貌,略相似。
一尊搔首东窗里。想渊明、停云诗就,此时风味。江左沉酣求名者,岂识浊醪妙理。回首叫、云飞风起。不恨古人吾不见,恨古人不见吾狂耳。知我者,二三子。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